回首頁


卓榮泰鬆口 2030擬重啟核電

刊登日期:2024-08-01
【本報綜合報導】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媒專訪表示,台灣雖計畫於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目標,但未來仍然可將核電「列入討論」。隨著人工智慧(AI)和半導體產業的電力需求日益增加,卓榮泰透露,台灣可能在2030年代後重新考慮使用核電。

缺電危機 氣候變遷委員會8日開會

賴清德總統在總統府下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,親任召集人,並邀請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、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擔任顧問。童子賢與李遠哲均認為應使用核電,據了解,第一場會議將在8月8日舉行。卓榮泰在日媒的專訪中拋出「2030年代後重新考慮使用核電」,是否為民進黨的核能政策轉彎,鋪陳氣氛,引發關注。

《日本經濟新聞》26日刊出卓榮泰的訪問內容,這是卓揆首度接受日媒專訪。卓榮泰直言,「核電無法解決當前的電力問題,但將來可重新討論利用核電」。

日經報導指出,隨著全球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,顧及往後可能的缺電風險,卓榮泰說,若社會能夠就安全性和其他問題達成共識,各界應公開商議重啟核電與否。

卓榮泰解釋,現行法律限制下,核電廠無法延役;若要重啟核電廠,必須先經過修法、安檢和設備汰換等繁複過程,整體作業將耗時3年半至5年之久。

卓榮泰強調,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,必須格外重視電力的穩定供給。他向日經記者說明,台灣需要在2030年前,將發電量提高700萬千瓦,相當於7座核電機組的總量。儘管一時之間難以重啟核電,但透過增設火力和綠能發電設施,可以確保至少920萬千瓦的發電量。

上一頁